日星初號楷體的降生
良多人不知道,其實台灣到現在還有一家「鉛字鑄造行」存在!這種活版印刷已在全球近乎絕跡,也使得台灣這間「日星鑄字行」顯得希奇珍貴。日前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間合作,將可謂華文世界最後一套完全 翻譯「正體中文鉛字字體」數位化,並且開放民眾下載,將這來自本土的珍貴記憶,用數位的方式典藏起來。
若是你細心看,會發現這套字體相當有意思,看起來簡直就像鉛字活版印刷出來的文字一樣。由於每一個字都太有個性,將這套字體作為「文章內文」可能會顯得不太調和,然則作為「標題」就顯得相當大氣,整體完成度要比台灣濫用已久的「康熙字典體」來得高出很多。
今朝,字型檔的諸多問題,本專案小組已著手處置,估計2016年11月中下旬處理完畢。歡迎大家隨時見告利用狀況。
《日星鉛華》網站記實了很多字的故事、人的故事,包羅現年89歲的林茂國師長教師的專訪。有樂趣的民眾,可以自行參考以下網址參觀下載。
編按:字體檔有分版本,「合用Windows 10」、「Windows 10以下」以及「適用於Mac」三種。不過不知為何,我在Macbook macOS Sierra系統使用Adobe Photoshop的時刻,抓不到Mac版的日星字體,反而可以使用「Windows 10以下」的字體,民眾可以自行測試。
對而今的年青人來講,可能有很多人連「活版印刷」都沒聽過(若是上課不認真的話),更別提親眼看過、親手摸過鉛字,瞭解整個鑄字 翻譯過程。憑據《日星鉛華》網站的記錄,「日星鑄字行」的老闆張介冠,從出生就在印刷廠,本來父親跟人合夥,想開一間印刷廠,結果卻陰錯陽差、變成了鑄字行,延續至今,取名日星。
承載著歷史故事的字體
▲「日星」 翻譯老闆張介冠。(圖/取自《日星鉛華》官網)
記者黃郁棋/綜合報導
日星鑄字行,是台灣的一家活版鑄字廠,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太原路,開辦於西元1969年,專高足產鉛體文字,以供應給印刷業利用。今朝日星鑄字行是台灣「獨一的一家」鑄字行。
▲「日星」可謂是華人世界最後一套正體鉛字字型!(圖/取自《日星鉛華》官網)
關於日星鑄字行
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來信提示各人:
本中心「日星鉛華」網站首要使命基於典藏保留,為讓公眾接觸鉛字字體之美,故供給字型檔下載,讓公眾能自行體驗,進行非貿易行為創作。
初號楷體缺字的原因之一,首要是源自於1970年月所用鉛字字體,然因漢字博大精湛,如繁星般眾多,若遇缺字,多由鑄字行以拼字體例,或直接鑄銅模造字 翻譯社如以查詢「羆」、「篢」、「薌」、「讜」為例,在日星字盤華夏本就沒有,是以,字型檔也無該字。
字型檔的原始檔是由「日星鑄字行初號楷體打樣稿」所轉製而成,為銅模上的原始字型,無做任何整修,所以,利用過程中,若有字體歪斜、筆畫缺損,皆為字體的原始模樣。據悉,日星鑄字行已進行銅模復刻計畫,整修初號楷體,敬請親昵關注日星鑄字行最新動態。
字型下載|日星鉛華:臺灣活版印刷工藝
▲「日星」是台灣最後一家鑄字行 翻譯社(圖/取自《日星鉛華》官網)
在10月12日的時辰,日星鑄字行跟中研院數位文化中間合作,花了兩年多的時候,成功把堪稱華人世界最後一套的「正體中文鉛字字體」數位化,成立專屬網站、做成字型檔供給給民眾下載,命名為「日星初號楷體」。網站內容相當豐富專心,建議讀者可以親身走走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190851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社